顯示具有 貧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貧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別輕忽!數十年便秘突「順暢」 竟是腸癌搞鬼 】


排便習慣突然大變,別輕忽以為是小事!一名五十多歲男子,從學生時代開始就是便秘一族,往往一整個禮拜才難得能夠好好的「解放」一次,且糞便又硬又粗,不過近幾個月以來,排便突然變得順暢,不但天天解便,甚至一天要照三餐跑廁所好幾次,糞便也變細,偶然檢查赫然發現已是第三期大腸直腸癌。

收治病人的台北榮總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煥昇強調,上廁所一點都大意不得,不管是糞便突然變稀、變形,或是排便習慣由規律變不規律、不規律變規律,只要大便有「變」都得當心。
原因在於,大腸直腸癌初期少有症狀,儘管國內近年在大力推動篩檢後,第一期、第二期的早期病人佔比,已經由過去的三成增加到四成,但多數仍屬發現為時已晚的晚期病人。

王煥昇說,不少人都是等到出現腹痛、貧血、吃不下等晚期症狀才驚覺自己已罹癌,尤其,其中約有二成五至三成已經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一問起來,共同點幾乎都是工作忙碌、壓力大,這才忽略種種的不舒服症狀,拖出遺憾來。

大腸直腸癌越早發現越好,王煥昇表示,早期腸癌如果能夠手術切除乾淨,幾乎就可算是「痊癒」了,即使是晚期的病人,只要積極治療,合併使用標靶藥物及化療,五年存活率也可超過20%至30%,甚至一半以上都有望撐到五年。

王煥昇強調,受惠於健保制度,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約有七成病人能有反應,其中三成腫瘤甚至縮小、不見,只不過平均一年後恐復發,所幸第二線標靶藥物可抑制更多的血管增生,第一線治療失敗之後依舊有武器可用,且後續還有第三線標靶藥物。

「醫師,聽說吃太多蛋白質不好哎」,王煥昇說,臨床常見病人不知從坊間、網路哪聽來不確實的傳言,擔心吃這不好、吃那不好,離譜的甚至誤以為可以餓死癌細胞,到頭來卻只搞得自己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根本無法好好完成抗癌治療。

王煥昇強調,抗癌除了積極治療之外,飲食均衡更是重點,不但佔比應達三成的蛋白質絕對不能少,其他各類營養素也要到位;健康人則要注意定期接受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來源:元氣網)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請上一昇官網 http://www.makegene.com/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貧血 ,多吃補血食物就好?恐是罹癌的警訊!!】



貧血只是一件小事?平時多吃一點高鐵食物補血就好?還有這樣觀念的人要改變一下想法了!醫師提醒,貧血也可能是癌症的警訊,美國研究就曾發現半數大腸癌患者在確診時有貧血的現象。


貧血潛在原因多!可能暗藏癌症訊息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科醫師林明恩表示,很多人得知自己有貧血之後,常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不是不當一回事,就是自己買一些「補血」的食物,或是健康食品來吃。事實上,這樣是不安全的作法。



雖然多數的貧血成因是因為身體缺乏造血所
需的營養、生理期,或是基因遺傳等因素造成,但少數人的貧血卻可能潛藏著極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