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肺癌如何分期診斷與治療

肺癌如何分期?

肺癌有不同類型。最常見的肺癌的分類方式是依據顯微鏡下癌細胞的型態來分類,可粗略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小細胞肺癌顧名思義,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癌細胞很小,大約15%肺癌患者屬於此類,且9成患者有抽菸習慣。此種癌症療效不佳,診斷出罹病,可能只剩36個月的生命。此腫瘤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轉移,擴散速度快,多數病患難以手術、只能化療,較少標靶藥物。而大約85%患者屬於非小細胞癌,其中又可細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大細胞癌、類癌或其他。其中以肺腺癌最多、鱗狀上皮細胞癌次之。

所謂癌症分期,乃是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局部侵犯的程度,加上是否有淋巴結或身體其它部位的遠處轉移,將腫瘤分類。分期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幫忙決定病患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另一方面則可以做為預後評估,以及比較不同治療方法成效的基準。

非小細胞肺癌的分期

根據1997年最新的分期,非小細胞肺癌分為四期,前三期再細分為前後期(AB)

第一期1A:最大直徑小於或等於3公分的腫瘤,而且尚未侵犯其它地方。
第一期1B:最大直徑大於3公分的腫瘤,或是腫瘤已侵犯臟側肋膜,或是腫瘤導致肺葉萎陷或阻塞性肺炎。支氣管鏡檢查時,可看到腫瘤在肺葉或主支氣管中,但尚未擴散至離支氣管分叉處2公分以內。

第二期2A:1A情形,但腫瘤已轉移至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或肺門淋巴結。
第二期2B:1A情形,但腫瘤已轉移至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或肺門淋巴結。或是腫瘤直接侵犯至胸壁、橫膈、縱膈肋膜、壁側心包膜、腫瘤在主支氣管分岔處2公分以內、或是單側全肺萎陷或阻塞性肺炎,但尚未有任何淋巴轉移。

第三期3A:腫瘤直接侵犯至胸壁、橫膈、縱膈肋膜、壁側心包膜、腫瘤在主支氣管分岔處2公分以內、或是單側全肺萎陷或阻塞性肺炎,合併同側支氣管旁淋巴結、肺門淋巴結或縱膈腔淋巴結轉移。
或是腫瘤侵犯程度如1A1B,合併同側縱膈腔淋巴結轉移。

第三期3B:腫瘤已侵犯到縱膈腔、心臟、大血管、食道、氣管、胸椎、支氣管分岔部位、腫瘤所在的同一肺葉有另外的腫瘤、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是淋巴結轉移情形已擴散至對側肺門淋巴結、對側縱膈腔淋巴結、同側或是對側斜角肌或鎖骨上淋巴結。

第四期:腫瘤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

小細胞肺癌的分期:在臨床上小細胞肺癌可分為侷限期和擴散期。

侷限期:指肺癌侷限於一側胸廓、兩側肺門、縱膈腔、鎖骨上淋巴結或頸部淋巴結,可以用一個放射治療計畫涵蓋的範圍。擴散期:指癌細胞已超過侷限期範圍,有惡性肋膜積水,或有遠處轉移情形。

肺癌檢查診斷方法為何?

影像工具與診斷:

1.胸部X光檢查(正面、側面),胸部X光檢查是最簡易方便的方法,透過X光檢查可大致看出腫瘤大小、形狀和位置,但它無法辨識腫瘤是否為惡性腫瘤。

2.胸部電腦斷層掃描 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是較精細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它不但可以更精確的顯示腫瘤的特性,並可以發現肺部其他位置及縱膈腔淋巴結是否有不正常的影像,幫助判斷癌細胞是否已轉移至身體其它部位,因此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是肺癌診斷及分期重要的檢查。

3.胸部核磁共振掃描,將人體置入一個大型的強烈磁場,使得體內水分子()的相位重新排列。由於身體不同器官和組織的含水量不同,因此在水分子重新排列時,其所釋放出來的能量訊號也就不同,故而在影像上呈現不同的色調。

4.核子醫學掃描,正子掃描是近年來最新的醫療影像檢查。它是利用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葡萄糖注射至人體內,因為腫瘤比正常細胞需要較多的葡萄糖,所以腫瘤所在的部位就會有較高的放射性物質,用機器掃描時就可以定位。它一方面可以幫忙鑑別良性或惡性,另一方面也幫忙發現腫瘤是否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5.胸腔超音波掃描,胸腔超音波檢查只要抹上一層薄薄涼涼的滑液,隨著掃瞄器所到之處,體內病灶無所遁形,既不像X光,有放射性曝露的問題,也沒有侵襲性。透過胸腔超音波檢查,不但能對疾病做區別診斷,甚至可以用於治療。

組織學診斷:

1.支氣管鏡切片,透過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腫瘤的部位、範圍或氣管內的其他異常病變,必要時可以取出標本作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因此,支氣管鏡檢查不僅可以確定肺癌的診斷,同時也可幫助判定肺癌的分期。

2.縱膈腔鏡切片,縱膈腔是位在左右肺之間的組織,實施縱膈腔鏡檢查可取出縱膈腔淋巴結,以確定淋巴結轉移的情形。此項檢查不但對肺癌的分期很重要,更可能會影響後續各種治療的組合及順序。

3.胸腔切片,有時腫瘤太小,不容易用上述方法診斷,或是反覆切片都無法得到確定診斷,外科醫生便會施行開胸手術,直接取出一些腫瘤組織作病理檢查,若確定腫瘤是惡性的而且可以手術完全切除,便會在診斷的同時,以手術切除所有的腫瘤。

4. 痰液細胞學檢查,當懷疑是肺癌時,痰細胞學檢查是一種較簡單的協助診斷的方法。病人有效咳出的痰液,經由顯微鏡的檢查,有時可直接發現癌細胞,並可以得知癌細胞的分類以確定診斷。但在少數情況下,痰液中發現的癌細胞不是肺癌,而是頭頸部的癌症,癌細胞剝落後混在痰液中一起被咳出來。

5.經皮膚穿刺抽吸及切片,藉由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導引,將細針經過皮膚穿刺至腫瘤部位,再用針筒抽取腫瘤細胞作細胞學檢查,或用切片針取得腫瘤組織作病理檢查。
       
肺癌治療方法為何?

基本上肺癌治療有以下方式:1.手術治療、2.放射治療、3.化學治療、4.標靶藥物治療

肺癌一但確定診斷以後,除了小細胞型肺癌外,其餘非小細胞型肺癌可考慮手術切除之可能性,肺癌手術切除之條件有三:1.解剖上病灶可以完全切除、2.無遠處轉移、3.心肺功能可以忍受肺葉切除,因此手術前臨床之分期是重要的。如果是在分期的第三期3A之前,而且心肺功能合適,醫師都會建議病患作手術切除,如果是在第三期B及第四期或心肺功能不合適,則建議作化學或放射治療。

切除手術後若病理檢查發現切除邊緣不夠乾淨,或摘除之淋巴結有轉移時,為了將疾病治癒,病人需要在手術後接受輔助性放射線治療,以加強對局部高風險復發區域的控制,放射線療法是局部殺死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穿過體表將輻射劑量集中於腫瘤部位,以精確的殺死癌細胞。一般而言,局部腫瘤的控制率不錯,但很少可以完全根治腫瘤。但是當病人診斷四期(末期)全身性轉移的肺癌時,病灶的範圍已非局部,所以放射線治療在此時是扮演解決不舒服症狀、並增進生活品質的角色。這類治療療程通常僅二至三週,治療的副作用也較少。


化學治療目前仍以傳統的鉑類藥物為主幹,搭配新藥的組合作為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乃是使用口服或注射式抗癌藥物,藉由血流至身體各部位的一種全身性治療。因為癌細胞生長及分裂的速度比正常細胞快,因此癌細胞對化學藥物的敏感性較強,因而可以達到抑制或殺死全身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但也因為是全身、非選擇性的藥物作用,所以生長較快速的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對於傳統化療的無法選擇毒殺細胞,副作用較大,近年來分子醫學技術進步,已發展出一些針對癌細胞量身訂做的藥物,希望達到殺死癌細胞,卻不會傷害正常細胞。理論上,只要癌細胞有正常細胞所沒有的靶,就有機會發展出這類專一性的標靶治療藥物。標靶藥物Iressa艾瑞莎是全世界第一個非小細胞肺癌的「命中標靶治療」藥物。非小細胞肺癌常會產生過量的EGFR(上皮生長因子受體),促成癌症的快速生長、轉移與抗藥性。Iressa正是 EGFR的抑制劑,主要攻擊的標靶,便是使它失去刺激癌細胞增長、轉移與抗藥性的轉化能力,達到治療效果。Tarceva得舒緩適用於先前已接受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肺腺癌之二線用藥。GIOTRIF妥復克可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分子產生不可逆性的結合,進而阻斷引發癌症的訊號,適用於先前已接受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最新用藥,可顯著減緩腫瘤的生長。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