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中混有血液,就是指從大腸、直腸等消化器官出血的意思;而糞便潛血檢查,就是在大便裡有肉眼看不到的少量血液。大便潛血試驗(FOBT)多年來一直廣被採用為一種簡易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法,目前衛生福利部針對50歲至74歲大腸直腸癌好發年齡族群,每2年提供一次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以期早日發現大腸直腸瘜肉等癌前病灶,及大腸直腸癌,有效降低了大腸直腸癌的死亡風險。
所謂「糞便潛血檢查」,是透過儀器檢測來發現糞便中肉眼無法看見的血液。它是目前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利器。假設病患有罹患大腸直腸瘜肉,或是大腸直腸癌時,當糞便經過該病灶時,有可能會造成摩擦出血,以致檢查結果呈「陽性」。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它的意義只是糞便中檢查到有「肉眼無法看見的微量血液」,並不代表一定是患有大腸直腸瘜肉或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其罹患大腸直腸瘜肉的機率約1%,而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則只有0.1%。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瘡、肛裂、腸道發炎⋯等,都有可能使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
糞便潛血檢查法分為「化學法」及「免疫分析法」兩種。
化學法為定性檢測法,報告是以陰性或1至4級的陽性結果來表示,優點是便宜、方便、簡單,缺點是易受飲食的影響,而造成偽陽性結果。由於傳統是採用化學反應原理,利用血紅素具有類似雙氧水的活性,使某些檢驗試劑化,產生藍色變化,這種化學反應易受飲食及藥物干擾,造成比率頗高的假陽性。所以在檢查前應避免食用含有血及鐵質的食物,如紅肉、內臟、豬血、鴨血、雞血,富含過氧化酶的食物如甘藍菜、花椰菜類等,此外阿斯匹靈類的藥物及維他命C 也應暫時停止服用。
免疫分析法是一種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的檢測法。它是以人類血紅素特異抗體來偵測糞便中是否有人類血紅素存在的方法。較不會受飲食的影響,敏感度及特異性均相當高,適用於偵測下消化道的病灶。
目前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老人健康檢查,及大腸直腸癌篩檢的糞便潛血檢查,即是使用定量的免疫分析法。可信度很高。但必須注意的是糞便檢體取得後,必須儘快送檢,不得放置過久(超過48小時),否則正確性也會受到影響。
糞便潛血的問題在於若敏感度過高,會有太多的假陽性反應,倘敏感度太差,則需要有大量出血才驗的出來,那臨床價值也不大了。因此實際使用的試劑是折衷所選定。
另外大便中很容易受酵素及細菌之作用而破壞,喪失原有的抗原性,造成假陰性反應,除非立即送檢,否則絕不可使用普通容器採便。糞便潛血呈現陰性,也不代表沒有癌症,因為糞便潛血檢查如果為陰性,不表示沒有大腸直腸瘜肉或腫瘤,只是在糞便取樣的當下,病灶沒有流血而已。
這項檢查雖然簡單而且便宜,可惜只能查出正在出血的大腸癌或大腸息肉。根據研究顯示,有接近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和百分之九十的大腸息肉病人,用糞便潛血檢驗檢查不出來。另外,糞便潛血檢驗陽性的人當中,則只有大約百分之十的人真的罹患大腸癌。其它疾病如痔瘡或食物也可能造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