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飲食與術後追蹤
大腸直腸癌的術後飲食
術後為減少排便體積與頻率,避免刺激腸道促進癒合,減少食物消化後在腸胃道留下的殘渣,避免刺激性調味品及太過油膩之食物,飲食進展需視腸道恢復狀況,採漸進式調整,若醫師囑咐開始進食時,將由喝水進展至清流質飲食如:米湯、過濾果汁、運動飲料、糖水等,此種飲食無法提供足夠營養,故建議使用小於48小時。若適應良好,接著採用流質或直接進展至「低渣飲食」。病人所需三大營養素:醣類占50~60%、脂肪占25~40%、蛋白質占12~17%。EPA可減少發炎前驅物質,減少體蛋白流失、DHA及EPA可以幫助術後復原,精胺酸可提高氮素滯留、核醣核酸合成RNA。
所謂低渣飲食是指每日粗纖維攝取量,不超過4公克的一種以均衡飲食為基礎的飲食。主要目的為減少大腸中的殘渣,包括不能消化的植物纖維、動物筋膠及奶製品經消化後於消化道殘留之產物。此階段食物挑選原則如下:
1.主食類:挑選精緻五穀類製品,如白飯、白稀飯、麵條、饅頭、吐司等。避免糙米、燕麥、紅豆、綠豆等五穀雜糧食品及芋頭、地瓜、山藥等。
2.魚、肉類:選擇去皮去筋肉類、絞/剁碎、煮爛的瘦肉、家禽、魚等。並可裹上蛋汁或太白粉後烹煮增加柔軟度。避免含筋皮、煎、炸等較硬的魚、肉及內臟如:雞胗、雞心等。
3.蛋類:選擇軟嫩蛋類如:蒸蛋、蛋花湯等。避免煎蛋、滷蛋、鐵蛋等口感較硬的蛋類。
4.黃豆製品:可適量攝取精製非油炸過的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豆包等。
5.蔬果類:選擇過濾蔬菜汁、過濾果汁及嫩葉、去皮去籽瓜類蔬菜、纖維少的水果,如:梨子、西瓜、葡萄、蓮霧等。避免硬梗蔬菜如竹筍、牛蒡等,容易產氣的青椒、洋蔥、韭菜等及高纖維水果如:芭樂、棗子、鳳梨、奇異果等不適合此階段攝取。
6.奶類及其製品皆不適合此階段攝取。
7.增加水分攝取防止便秘發生並視情況補充綜合維生素。
低渣飲食為術後過渡階段,應適當均衡搭配以上各類食物以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並適時逐步增加纖維量以達長期均衡飲食標準。
大腸直腸癌的預後與術後追蹤
如果大腸或直腸癌其癌症期別是第一期,表示癌瘤仍在腸壁以內,五年存活率超過百分之九十;第二期其癌瘤侵犯到腸壁表面,五年存活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第三期其局部淋巴腺已有轉移,五年存活率仍超過百分之六十,如果手術切除乾淨,全部平均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可以治好,其預後可說相當良好。
過去一般認為若罹患直腸癌必須做人工肛門,而心生恐懼,然而近年來,因醫療器材及手術技術的改善與進步,在大腸直腸外科的領域也有相當大的突破與發展,除了針對疾病本身的治療外,也會考慮到術後的維護及注意病人的生活品質。譬如肛門保留手術的發展,使得以前必須做永久性人工肛門的病人,可保留下他們的肛門,同時能維持正常的排泄功能。在以往直腸癌癌瘤長在距肛門口七公分內,就需做直腸肛門切除手術及永久性人工肛門的病人,現在可藉著腸道自動吻合器的幫忙接起來,維持正常的排泄管道,有些更低位的直腸癌癌瘤(距肛門口五公分內),切除後還可以將上端的大腸直接接合於肛門上,免除永久性人工肛門的不便。
在手術切除腫瘤後,仍必須要定期做追蹤檢查,一般來說,前兩年必須要每三個月追蹤一次,第三年到第五年則可延長到半年追蹤一次,五年之後也應該每年定期追蹤一次。
一般追蹤的項目包括:
(1)身體檢查:每3個月一次共2年,之後每6個月一次共5年,之後每年一次。
(2)大腸鏡:手術3~6個月後作第一次,如無病變,每年一次即可。
(3)CEA:術後1個月檢查第一次,之後2年內每3個月檢查一次;術後3~5年期間,每6個月檢查一次。5年之後,每年一次。
(4)胸腔X光:每年一次。
(5)腹部電腦斷層、超音波:術後前2年,每6個月一次,之後每年一次。
(6)如果是有肺部轉移,切除之後的病人,建議胸部電腦斷層,前2年每6個月一次,之後每年一次。
所有大腸、直腸癌術後的復發或轉移,以第一年最常見,其次為第二年及第三年,隨著年代愈久愈少發生。所以對腸癌的追蹤應包括前五年內的密集追蹤,與之後的終生追蹤。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