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大腸鏡?什麼是乙狀結腸鏡?
大腸鏡是一種使用軟式長形管狀的儀器來檢查大腸及直腸,經由肛門放置一軟性纖維內視鏡觀查腸內組織變化。如果發現可疑病灶組織或息肉,可立即行切片檢查或切除術。目前它是一種有效且安全用來診斷大腸、直腸疾病的方法,執行切片或切除息肉,可在檢查過程中直接執行。
乙狀結腸鏡檢查則是以約140公分長大腸鏡,或約60公分長乙狀結腸鏡自肛門、直腸至乙狀結腸的狀況檢查,大約以離肛門60公分處為限,常見在全身體檢項目中,為大腸直腸癌最常病發處。
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的情況:1.健康檢查或無症狀者的大腸腫瘤篩檢、2.懷疑遠端大腸疾病,不須做大腸鏡檢查時、3.有做大腸鋇劑X光檢查時、4.直腸、乙狀結腸癌術後,評估腫瘤有否復發
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情況:1.健康檢查或無症狀者的大腸腫瘤篩檢、2.評估大腸鋇劑X光檢查的可疑病灶、3.大腸癌手術後或腺瘤性息肉切除後追蹤、4.評估不明原因的胃腸道出血:(1)血便,非肛門直腸病灶引起、(2)黑便,但上消化道病灶已排除之、(3)糞便潛血反應陽性、5.不明原因的缺鐵性貧血、6.不明原因的嚴重腹瀉、7.標識病灶以便開刀辨識。
大腸鏡檢查前準備流程
1.大腸鏡檢查前二天:進食低渣飲食,不宜吃任何蔬菜、水果以及高蛋白食物,如肉類、奶類、乳製品、不宜喝任何有渣食物及色素較深之飲料,如葡萄汁、胡蘿蔔汁、西瓜汁等,確保檢查當天腸道乾淨、不殘留糞渣,以避免影響診斷。
2.大腸鏡檢查檢查前一天:提早於下午5點吃晚餐,晚餐採流質飲食,如魚湯或粥湯,以免影響清腸藥劑之飲用及腸道清潔效果。
3.檢查前一天下午6點,開始喝清腸劑(瀉藥),將第1瓶清腸劑稀釋後20分鐘內喝完,開始瀉肚子時,為避免脫水及幫助腸道清潔,務必補充2000cc.的水或運動飲料。
4.檢查當日早上5點,將第2瓶清腸劑加入冷水稀釋,20分鐘內用吸管喝下,之後禁再進食食物及水。
5.若平日服用降血壓及心臟用藥可繼續服用,但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藥物檢查當日暫停服用,待檢查後完可進食後再服用。
大腸鏡檢查過程注意事項
大腸鏡是一條約140公分的管子,由肛門進入後,依照大腸走向依序進入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全長約150公分。醫生於管子出來時觀察整個大腸是否有病兆,如:潰瘍、發炎、瘜肉、腫瘤,並進一步治療。
一、檢查時採屈膝左側臥式。
二、潤滑過的大腸內視鏡插入肛門後,會打入少量空氣以協助醫師定位腸腔。
三、內視鏡到達乙狀結腸處時,會協助將姿勢改變成仰臥姿勢,以利內視鏡通過結腸右曲部。
四、若病人較為緊張或因腸道沾粘、腸道過度彎曲檢查困難,可注射鎮靜劑及止痛劑以減少不適程度,此時需有家屬陪同。
五、檢查過程中若有任何不舒適,請主動表達給在場醫檢人員知道。
無痛大腸鏡檢查
雖然在病患可忍受之情況下,胃鏡大腸鏡檢查可以在不給予任何藥物下完成,但是由於大腸鏡為高度侵入性治療,還是有很多病患會產生相當之疼痛與不適,甚至因而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故在病患同意情況下,醫師可給予受檢者鎮靜劑和止痛藥以減輕其痛苦。近年來由於國內民眾越來越重視健康,自費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已成為新的醫療流行趨勢,整個過程中有麻醉醫師或護理師在旁觀察受檢者之生命跡象,因為麻醉本身有其一定的風險,例如缺氧、血壓降低、心跳過慢等,麻醉甦醒後短暫的失憶期有時會造成困擾,部分敏感體質的病人會有噁心、頭昏等現象,如果麻醉前禁食時間不足,更有因嘔吐造成的吸入性肺炎以及嗆咳風險。
新的鎮靜麻醉劑及監視器問世,使得麻醉醫師更能運用自如,提供更安全、舒適、人性化之高品質麻醉服務。無痛內視鏡檢查是針對內視鏡檢查病患經由靜脈給予止痛以及麻醉藥物,藉由止痛藥物以及鎮靜藥物,達到減少病人恐懼以及疼痛的目的,同時因為病患放鬆,達到鏡檢過程的穩定,醫師施檢及治療時對於病灶的處理也能穩定進行。
大腸鏡檢查後注意事項
一、護理人員會注意您血壓、脈搏、呼吸及體溫的變化。
二、檢查後會有輕微腹脹、腹部不適情形,排氣後會改善。若嚴重腹痛或肛門出血,請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三、當日檢查後可正常飲食,若同時作切片或息肉切除,當日宜進食低渣食物,隔日再逐漸增加纖維含量之食物,並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以防止腸道過度刺激而導致切片傷口出血。
四、大腸鏡檢查在極少數的人可能會造成大腸穿孔或大出血的併發症,此時需住院觀察。
五、若有注射鎮靜劑及止痛劑,當日檢查後不要開車或從事精神集中之工作。
大腸鏡檢查後3日必須避免堅硬或者粗纖維、產氣等食物,若期間有劇烈腹痛、發燒、大量出血等現象,須立即回診諮詢以及治療。傷口癒合期約為14日,因傷口形成的潰瘍約於7日後為最深,因此兩週內不要進行腹壓會增加的行為,如登山、騎腳踏車、整理以及扛提行李、出國旅遊等,避免傷口破裂造成穿孔以及出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