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基因檢測的原理優點費用完整介紹】
基因檢測的原理優點費用完整介紹
這篇文章是基因檢測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針對基因檢測的原理、優點、範圍、項目、流程、費用..等,提供最正確而且最完整的說明,並推薦基因檢測公司與醫院機構。
基因檢測是什麼?
基因檢測就是利用現在最新的醫學技術,對於DNA檢體進行比對,呈現基因變異情況,幫助分析將來罹患某種疾病的機率,是極準確的罹病風險分析。沒有人的基因是完美無缺的,遺傳基因缺陷在結合環境誘因下會增加未來罹病的機率。舉例來說,如果父母有一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高一倍,另外像家人有人罹患結腸癌、攝護腺癌、或乳癌,罹患機率增高2~3倍,其他像糖尿病、氣喘、骨質疏鬆...也是類似情況。像第二型糖尿病,高風險基因的個人即使生活規律飲食節制,得到糖尿病的機率還是高於一般人。
自從1991年美國政府開始人類基因組計畫,在2003年完成,將人類大約32億組遺傳密碼的排列順序解讀完成後,現代醫療正式進入個人化基因時代。現今基因檢測主要的應用方向包含:
一、身分鑒識、親子關係鑒定、追溯祖源。
二、單基因、染色體遺傳疾病診斷與帶因篩檢。
三、臨床預防醫學,多基因遺傳疾病基因檢測。
四、臨床個體化醫療、藥物基因體學、標把藥物投藥前基因檢測
五、先天體質、特質潛能分析。
基因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細胞是生物組成的最小單位,正常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細胞裡有各種物質,其中細胞核裡有23對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長鏈狀呈現兩條螺旋狀的結構,而DNA上面的片段,就是我們俗稱的基因。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功能發生異常有關,目前已經有五千多種疾病證實與單一基因有關,而與多種基因相關的疾病更是無從細數,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癌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等,甚至肥胖,酒精成癮,憂鬱躁鬱等也都和基因的異常有關。以癌症來說,如今我們知道癌症是發生在基因組上的疾病,由於一些特定基因產生突變,誘發了細胞不正常的不斷分裂複製。基因檢測利用比對原理,將變異基因找出來,便能得知相對應的疾病。
基因檢測有什麼優點?
基因檢測和一般健康檢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般健康檢查是檢查「現狀」,也就是判斷目前當下你的身體情況如何,而基因檢測除了可查找現狀外,更可以預知未來,我們知道很多疾病都與某些基因異常有關,因此透過檢查這些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組是否有缺陷或脆弱,可以預測將來因為這些缺陷,而導致罹患疾病的風險機率有多高。
基因檢測的項目有哪些?
檢測項目分為男性、女性,有些屬於共同項目例如:惡性腫瘤指標、心腦血管健康指標、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痛風、非酒精性脂肪肝、第二型糖尿病、骨質疏鬆、青光眼….等,女性另外檢測卵巢癌、子宮頸癌指標、男性則有攝護腺癌指標等。以上都是屬於預防性的檢測,另外針對癌細胞現狀,則可以透過「癌症現狀基因檢測」,這項服務並不屬於預測性質的服務,而是反應體內癌細胞的真實現狀。定期針對血液裡是否有癌細胞的訊號進行偵測,便可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益處。由於基因檢測比一般的蛋白標記,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方式都來的敏感,透過晶片比對技術,可以在非常早期便發現癌細胞,也把人為的誤判因素降到最低。
基因檢測的費用如何?
十多年前基因檢測的費用十分高昂,但是由於技術進步與普及,現在基因檢測費用已經非常平民化,分不同項目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基因檢測如何進行?
基因檢測流程十分簡單,主要是採集口腔內側兩頰的細胞,只需用採撿刷,在口腔內側磨擦數次,採取足夠細胞即可,沒有任何侵入性,也沒有任何風險,當然也可以使用抽血方式進行檢體採集。樣本採集後,便要進行基因萃取與定序,將採檢的樣本送到實驗室中進行DNA萃取,由於DNA存在於細胞內的細胞核中,故須先打破細胞,取得較高純度的DNA送定序,現在利用電腦軟體幫助整理能有較佳的比對效率。經過整理的序列需與電腦整合的資料庫內容作比對,即可查出該基因的功能,以及該基因序列內是否有相異於資料庫的位點。
為什麼應該進行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後,若發現某些基因有異常,代表你那些基因有不同程度的缺陷,但不表示您已經罹患該疾病,或未來一定會發病,只是患病機率會相對增高。然而正是這樣具體的分析數字,可以提醒你一定要開始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長Francis Collins在「基因救命手冊」一書中,形容基因與健康的關係:基因將子彈上膛,而扣下板機的是外在環境因子。因為基因檢測時代的來臨,讓我們有更充裕的時間為將來可能的疾病做準備,減少對不確定疾病的恐懼與不安,不在突發疾病面前手足無措,透過自身的努力降低發病的機率,爭取健康幸福的生活。讓自己為自己生命作主,正是基因檢測的最大價值。
什麼人應該做基因檢測?
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基因是完美無缺的,DNA可以視為一本生命之書或人體使用手冊,每一個人都應該進行基因檢測,而且越早進行越好,尤其是高度遺傳因子的疾病,更是必須透過基因檢測得知自身是否為罹病高風險者,當知道自己哪些基因屬於高風險,及早採取預防措施,可以延緩甚至避免疾病的發生。基本上預防性基因檢測一生只需要做一次。
一旦發現某些疾病的發生機率高,首先可以尋求正規醫療人員的建議,自己也必須開始多方研究該病的相關知識。基因醫學是最近十年才開始突飛猛進,很多醫療人員因為過去所學不偏重預防醫學,加上行醫忙碌比較沒時間進修新知,因此對基因檢測了解不夠深,這點比較可惜。不過只要確定哪種疾病罹患的機率高,尋求專業醫生的醫療建議十分重要且具有不可取代性,根據專業的指示便可集中心力在此疾病加以預防,連同飲食,生活方式與環境一起調整,必要時服用預防性的藥物,並定期追蹤留意,以期得到預防的結果。
癌症現狀基因檢測 完整介紹 http://www.makegene.com/product_618020.html
重症預防基因檢測 完整介紹 http://www.makegene.com/product_618022.html
先天潛能基因檢測 完整介紹 http://www.makegene.com/product_618023.html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子宮頸癌的分期診斷預後與追蹤
子宮頸癌的分期
零期癌又稱原位癌,指的是最早期、最輕度的子宮頸癌,癌細胞僅見於子宮頸的上皮層內,而沒有任何侵犯到間質組織。零期癌是肉眼所看不出來的,需要切片做顯微鏡診斷。第一期到第四期是侵犯性的子宮頸癌,所謂侵犯性是相對於原位癌,也就是癌細胞已不限於上皮層內而已了。第一期癌,癌細胞已穿透上皮層,但仍侷限於子宮頸內。
1期:子宮頸癌侷限在子宮
1A期:微侵襲癌。
1A1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公厘,子宮頸基質侵襲不超過基底膜下3公厘。
1A2期:微侵襲癌,水平徑不超過7公厘,子宮頸基質侵襲為基底膜下3-5公厘之間。
1B期:肉眼可見腫瘤侷限在子宮頸或顯微病灶範圍超出1A2。
1B1期:子宮頸腫瘤直徑不超過4公分。
1B2期:子宮頸最大腫瘤直徑超過4公分。
2期:腫瘤侵襲已達子宮頸外組織,但未達骨盆壁及陰道下端1/3。
2A期:只侵襲陰道下端,無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2B期:已有子宮頸旁組織侵襲。
3期:腫瘤侵襲達骨盆壁或達陰道下端1/3或造成腎臟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3A期:腫瘤侵襲達陰道下端1/3,未達骨盆壁。
3B期:腫瘤侵襲達骨盆壁或造成腎臟水腫或無功能腎臟。
4A期:腫瘤侵襲膀胱或直腸之黏液層,或延展超過真骨盆腔。
4B期:遠處轉移。
子宮頸癌的診斷與治療
子宮頸癌的診斷工具有抹片、陰道鏡、一般切片、子宮頸內刮取、大切片等,都是為診斷子宮頸癌而做的檢查方法,一般而言都沒有疼痛或嚴重的不適,以下簡單介紹:
一、診斷性切片:在子宮頸上的任何可疑病灶都應做切片檢查,切片位置最好在病灶邊緣處,切片深度要足夠,才能進行腫瘤侵犯深度頻估。如果發現陰道也有病灶,則此病灶也需切片。不正常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只是篩檢的功用,子宮頸癌的確定診斷仍有賴於切片的組織病理學檢查。
二、子宮頸內刮除術:醫師會使用杓小且成湯匙狀的器具,取開子宮頸開口處的組織。
三、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主要的原理是將子宮頸可疑的病變處予以放大4-10倍,並加上醋酸溶液洗去子宮頸黏液,使視野更為清楚,來觀察子宮頸上不正常的血管增生,白色上皮等可疑病變處的變化,並增加切片取位的準確度。有懷疑的子宮頸抹片也應做子宮頸切片檢查來確定。但是切片取位的精確與否往往會影響診斷的正確性,因此對於肉眼分不出的癌前期與初期癌的變化,可以併用陰道鏡的檢查,在陰道鏡直視下做組織切片更能達到效果。
四、子宮頸椎狀切片:子宮頸椎狀切片是指將子宮頸作一圓錐狀切割,此項切片檢查兼具診斷性及治療性。常用的子宮頸椎狀切片包括雷射,子宮頸刀,以及圈狀電燒切割。子宮頸椎狀切片的適應症包括:1.子宮頸病灶無法完全在陰道鏡下看出,2.陰道鏡下無法完整看到林狀柱狀上皮交界處,3.子宮內頸搔刮病理報告為CIN2或CIN3,4.切片懷疑有顯微侵犯時,5.子宮頸細胞學檢查與切片檢查相差一級以上時。
五、影像醫學工具:電腦斷層掃瞄(CT)及磁共振(MRI)、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ET),當確定是子宮頸癌後,需做電腦斷層掃瞄(CT)磁共振(MRI)、或PET以瞭解子宮頸癌是否有擴散。
子宮頸癌的治療
癌症的治療愈早,轉移的可能性就愈小,可選擇的治療方法也愈多,治癒的機會愈大。子宮頸癌可能向下蔓延至陰道,或往上向兩側子宮旁的組織來侵犯。末期可能蔓延骨盆腔範圍外,或直接侵犯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遠端轉移,最常見就是隨淋巴結的轉移至全身。
癌症一般在臨床上都有分期,這是為了治療和了解其預後的方便,不同期別施予的治療不同:
◆零期前或第一期上的子宮頸癌,可做簡單的子宮頸錐狀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即可,可以經陰道切除子宮,也可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或腹部切除子宮。建議實行子宮頸電極環狀切除術,這是比較新的手術,國內多家醫院早已實行此類手術,但較小單位或診所可能仍利用傳統手術治療,可多加以比較,因為術後情況大不相同。
◆第一期下、第二期上的早期病灶,及部份第二期下子宮頸癌,應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亦即將子宮、輸卵管、卵巢、陰道的上三分之一、子宮兩旁結締組織,以及兩側骨盆腔淋巴結全部摘除,手術後導尿管須留置較長時日,俟膀胱恢復功能後再移除,一般平均約二個月。手術後如病理檢查發現骨盆腔淋巴結有轉移跡象時,則須附加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以清除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如病患身體一般狀況不適於接受這樣大的手術,可選用放射治療,亦可達近似的治療效果。
◆蔓延較廣的第二期下和第三、第四期病患屬晚期,則可選用放射治療或合併手術治療。
◆對於少數放射治療無效及復發的病患,以及膀胱或直腸有了癌症時,可以考慮施行骨盆腔臟器摘除術,亦即除了切除子宮外,同時切除膀胱、直腸,然後作人工膀胱及大腸吻合或造口衛,以解決大、小便排泄問題。
子宮頸癌的治癒率與預後追蹤
一般癌症治癒率,通常是指五年存活率而言。零期的子宮頸癌可以得到近100%的治癒率,早期的子宮頸癌治癒率仍高達70%至85%,晚期的子宮頸癌治療效果雖不太理想,但仍有20%至50%的治癒率。不過一般到了第四期,已經轉移到遠處器官時,治癒率就非常差了。在大部分的報告中,子宮頸腺癌的預後明顯地比鱗狀細胞癌差。由於大約有1/3的病人會復發,病人必須接受長期追蹤:第1年每3個月一次,第2年每4個月一次,3到5年每6個月一次,以後則每年一次。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卵巢癌的症狀診斷治療追蹤
卵巢癌是什麼?卵巢癌的成因、預防、症狀、檢測、診斷、分期、治療、預後與追蹤
卵巢癌的成因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卵巢深藏在骨盆腔中,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擔任分泌荷爾蒙和排卵的功能,卵巢在子宮的兩側左右各有一個,卵巢在停經後會逐漸的萎縮。常見的卵巢癌症是發生於從卵巢上皮組織,大致上可以分成五種型態:1.腺體型、2.黏膜型、3.子宮內膜型、4.輕細胞型、5.無法分類型。卵巢腫瘤又可以分為三種級數:分化良好、分化中等、分化不良,分化較好的有較好的治癒率。
卵巢癌的預防
危險因子有:
一、荷爾蒙及排卵因素:未曾懷孕、不孕、生育子女數少,不斷的排卵會使身體內的荷爾蒙維持在高濃度中,對卵巢上皮細胞造成慢性的刺激,其罹患卵巢癌的機率較高。從沒懷孕過的女生,因為每個月都有濾泡生成破裂,卵巢每個月都在分化,所以沒有懷孕過的女生算是危險因子;第二個是比較早有初經,或者停經比較晚的女性,表示卵巢活動的時間比一般女性要長,在排卵前後卵巢表皮細胞會進行增殖與修補,會產生不正常的細胞,就會形成腫瘤,因此初經太早的女性或是停經的女性也是好發的對象。
二、環境因素:石綿等物質,由陰道逆行至卵巢而使腹腔及骨盆腔長期曝露在致癌物質中,導致卵巢癌的發生。
三、家族病史:家族中一等親中有人得到卵巢癌時,此一家族較其他婦女得卵巢癌的機率將增高。而至於其他的親人(如表姊妹等)中若有人得到卵巢癌,該婦女得病的機率也比正常人增加。卵巢癌和家族史有比較強的相關性,或者家族裏面同時有乳癌、或大腸癌記錄的女性朋友,都必須要特別注意。
四、肥胖:嗜食高脂食物者。
五、年齡:年齡超過50歲者。
卵巢癌患者多為五十、六十歲以上族群,醫師臨床上也曾看過有患者二十幾歲就罹患卵巢癌。如果母親或姊妹曾罹患卵巢癌、乳癌、內膜癌、大腸癌,出現卵巢癌的風險就會增加。肥胖的人也較容易罹患卵巢癌。
卵巢癌的症狀
女性的生殖器官裏面,卵巢是在骨盆腔裏,卵巢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75%的卵巢癌患者發現下腹脹痛、噁心嘔吐、食欲不佳等症狀就醫時,往往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正因為它躲在骨盆腔最深處的地方,病人感到有症狀的時候,一開始通常都是有腹脹、腹水或有腸胃的不適、吃不下,並且不只侷限在骨盆腔的地方,75%以上已經散佈到腹腔裏面。所以卵巢癌很難有早期發現的機會,是婦癌裏面屬於比較讓我們措手不及的癌症,它的癒後相對也比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還要來得差。
卵巢癌因為卵巢癌症狀並沒有特異性,部分患者病情發展快速,癌細胞短時間就長滿腹腔,治療上更加棘手。卵巢癌患者初期多半沒有異常出血等特殊症狀,月經也都很正常,而下腹脹痛、食欲不佳等也很容易受到忽略,以為是腸胃道造成,因此多數患者就醫時卵巢癌已到晚期。
以下是早期的非典型症狀:
1.呼吸困難、2.腹部疼痛、脹痛、3.腹脹、4.排尿、頻尿次數增加、5.便秘、6.骨盆、背部、腹部疼痛、7.食欲不振、8.多排氣、9.經期紊亂
卵巢癌的檢測
卵巢癌常用腫瘤標記指數CA-125異常來判定,但由於生化檢測準確度、靈敏度和特異性有限,許多良性疾病如子宮肌瘤、腺瘤、懷孕..等CA125也會上升;甚至有20%上皮性卵巢癌的CA125指數不會增加。如果加上血清標記:人類副睪丸蛋白4(HE4)有助於卵巢癌早期偵查。HE4為一種血清中醣蛋白,功用與精蟲成熟有關,後來發現HE4在卵巢癌細胞中有很高濃度,但正常卵巢組織則無,故可用作偵察卵巢癌指標。
研究報告指出,以HE4、CA125和CEA三者來診斷卵巢癌,如採用三項中任兩項為陽性卵巢癌預測,偵察率有84%,準確性高達98.5%。其它研究,單獨使用HE4對卵巢癌之診斷率為90%、準確率為95%。使用HE4診治卵巢癌的文章不勝枚舉,多認為單獨使用HE4診斷上皮性卵巢癌偵察率比CA125更好,準確性更佳。然而現在還沒有完美初期篩檢工具,腫瘤標記影響變數很多,因此只適合用於卵巢癌病情追蹤、治療狀況評估,並不適合用來篩檢卵巢癌。多半透過內診、超音波發現異狀,卵巢癌治療以開刀為主,化學治療為輔。
卵巢癌的診斷
婦科醫師檢查,觸診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觸診看看子宮、卵巢的大小,發現懷疑的情況,接下來就是要做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是可以馬上做的檢查,而且是一個有用的工具,看看卵巢的大小,子宮的樣子,那如果仍有懷疑的話,應該就要做一些血液的檢查,抽血也是一個方便的工具,包括腫瘤指數CA125、HE4,大概80%以上的卵巢癌的病人CA125會高起來。如果以上這些檢查,都更讓我們懷疑的話,就必需要做電腦診斷的掃描,或者是核磁共振的掃描,仔細看清楚除了子宮、卵巢以外,骨盆腔的淋巴腺,還有旁邊的組織是不是有受到影響。
以卵巢癌的診斷來說,因為它是在骨盆腔的深處,所以唯一的診斷要取病理的組織。病理的組織在卵巢的這個部份,必需要去做一個手術。卵巢癌的診斷的手術叫做「剖腹探查手術」,藉由剖腹探查的動作,在手術當中會取一部份的組織做化驗,這個叫做「冷凍切片檢驗」,在手術的當下我們就可以有初步的判斷,決定說這是良性還是惡性的組織。所以剖腹探查跟冷凍切片的檢查是診斷開始的第一步,一旦證實是卵巢癌、是惡性的,那就必須要做完整的分期手術,在同一次的手術裏,可以一次完成。
卵巢癌的分期
第一期:癌症仍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
1a.之癌症者只侷限於單側卵巢
1b.只侷限於雙側卵巢
1c.有腹水,但癌症只侷限於雙側卵巢
第二期:癌症不僅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並已經侵犯到其他骨盆腔的組織。
2a.是已經侵犯到子宮或輸卵管
2b.則是已經侵犯到其他骨盆腔組織
2c.是骨盆腔的腹水或清洗液當中有癌細胞
第三期:癌症不僅侷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並已侵犯到腹腔內。
3a.擴散到腹腔內的程度只有在顯微鏡下才可看出
3b.擴散到腹腔內的腫瘤不超過兩公分
3c.擴散到腹腔內的腫瘤已超過兩公分或骨盆腔的淋巴腺
第四期:已擴散轉移到遠處。
卵巢癌的治療
所謂卵巢癌的「完整手術」就是包括子宮、兩邊的卵巢還有骨盆腔的淋巴腺、闌尾(盲腸)、網膜,腸子上面的網膜,都必須要做完整的清除,這些地方都有可能是卵巢癌擴散出去的地方,要取下做顯微鏡病理的化驗,才能夠確認是不是有侵犯到淋巴腺,或者侵犯到網膜,也才能決定接下來後續化學治療方向。
最擔心手術把卵巢的腫瘤拿掉,其它地方都沒有去檢查,沒有去看沒有去仔細的評估,術中也不知道可能是癌細胞,等到手術做完了一個禮拜、十天正式的化驗出來,才赫然發現他是卵巢癌,那這樣子還要再做第二次手術或在手術當中已經擴散出來了,那這樣子對病人的癒後跟疾病治療的成功率就非常的低了。
卵巢癌的預後與追蹤
卵巢癌的預後,與卵巢癌的種類及多項臨床變數有關,包括年齡、分期、等級、殘留大小...等。一般說來,第一期存活率可達93%、第二期存活率可達70%、第三期降至37%、第四期則只有25%。卵巢癌如能提早在1期發現,預後自然相當好,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最好每年實施子宮頸抹片的同時,經醫師詳細內診,只要有所懷疑,立即進行超音波掃描加上CA-125,如此才能早期治療,而有良好的預後。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子宮內膜癌的成因診斷與治療
子宮內膜癌是什麼?如何預防?如何診斷與治療?
所謂的子宮內膜癌就是從子宮最裡面那一層所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超過五十歲,大部分跟雌激素因子有關。子宮是一個呈梨狀的器官,位在女性的骨盆腔內。子宮下段比較窄的地方叫子宮頸,而子宮的上段有輸卵管與卵巢。子宮璧由三層組織構成,最內層稱子宮內膜。當女性到了生育年齡,她的子宮內膜每個月就會增厚一次準備讓胚胎著床。如果她沒有懷孕,增厚的子宮內膜就會剝落,形成月經。當子宮內膜癌不斷的蔓延,它會先侵犯週邊的器官,最後沿著血流或淋巴管跑到身體其他地方如肺臟、肝臟、及骨骼。
子宮內膜增生大部份的原因是因動情激素(Estrogen)對於子宮內膜長久地過度刺激及沒有黃體素對於內膜週期性保護,臨床常發生於一些具不排卵性週期的病人。有些卵巢腫瘤可分泌動情素,亦是另一個形成內膜增生的原因。臨床症狀多是月經不規則,月經量多且來經時間超過七天,或更年期前後子宮有不規則性出血。
在病理顯微鏡下組織型態的分類有三種:
(1)單純性增生:很少有惡性的轉變,發生惡性的可能大約1%。
(2)複雜性增生:很少有惡性的轉變,發生惡性的可能大約3%。
(3)異型腺瘤性增生:此型乃單純型或複雜型增生加上腺體細胞異型現象,而惡性的轉變率分別為8%與29%。
子宮內膜增生與子宮內膜癌的關係:異型腺瘤性增生是子宮內膜癌的前期,5-25%的病人會轉成內膜癌,而單純性增生及複雜性增生,經黃體素治療後,大多能恢復為正常的子宮內膜,這兩種增生被認為是良性增生。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與症狀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方式有以下幾種:(1)超音波檢查、(2)子宮內視鏡檢查、(3)子宮腔細胞取樣、(4)子宮內膜組織切片。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後陰道出血,大約有75%的病人落在這個停經後的年齡層且約有90%的病人其最初的症狀就是陰道出血,另外,停經後婦女疑似子宮腔內蓄膿者,或是在抹片檢查時出現子宮內膜細胞者都要有高度的警覺。停經前有異常出血的患者,亦不可忽略特別是在不排卵病人。
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1.曾有子宮內膜增生的婦女,有較高的機率得到子宮內膜癌、2.肥胖、3.年齡大部分的患者年齡都超過五十歲、4.高血壓、5.糖尿病、6.生育次數低、7.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8.長期單獨使用雌激素,一些研究發現糖尿病及高血壓的患者較容易得到子宮內膜癌。因為這些患者一般都很胖,所以到底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本身還是肥胖才是危險因子,目前不得而知。
有以下情況的婦女需要接受定期篩檢:
1.停經後而具子宮的婦女接受單一的雌激素治療。
2.肥胖的停經後婦女,家族史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的婦女。
3.停經較晚52歲以後的婦女。
4.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如多囊性卵巢或功能性卵巢疾病者。
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第一期:內膜癌侷限在子宮本身。
第一期A G123:內膜癌侷限在內膜。
第一期B G123:內膜癌侵犯到子宮平滑肌肉層,但小於二分之一的肌肉層。
第一期C G123:內膜癌侵犯到子宮平滑肌肉層,但大於二分之一的肌肉層。
第二期:內膜癌侵犯到子宮頸,但還沒超過子宮以外。
第二期A G123:侵犯到子宮頸腺體。
第二期B G123:侵犯到子宮頸腺體下組織。
第三期:內膜癌侵犯到子宮以外,但仍侷限於骨盆腔內。
第三期A G123:侵犯到子宮最外面的漿膜層或輸卵管與卵巢、或陽性腹腔內細胞學檢驗。
第三期B G123:侵犯到陰道。
第三期C G123:侵犯到骨盆腔或主動脈旁之淋巴腺。
第四期:內膜癌侵犯到膀胱或直腸黏膜,或遠端轉移。
第四期A G123:侵犯到膀胱或直腸黏膜。
第四期B G123:遠端轉移,包括腹腔內擴散或腹股溝淋巴腺轉移。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
早期子宮內膜癌以手術治療為主。絕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是接受手術治療,也是目前認為最有效的療法。手術時,會先做腹腔內細胞學檢驗,接著子宮及雙測輸卵管與卵巢必須切除,最後骨盆腔或主動脈旁之淋巴腺也會取出去化驗是否有轉移。如果病理化驗結果顯示癌細胞只侷限於子宮內膜,這些病人往往在接受手術後即可治愈。相反,如果病理化驗結果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到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術後尚須接受放射線治療以降低疾病復發機率。
放射線或化學治療可用在手術後的輔助治療。
由於年齡太大或者是有嚴重的內科疾病,無法承受手術的風險,只能接受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治療包括體外照射及近接治療兩個部分。體外照射就是由高能量射線直接射向骨盆腔,將癌細胞殺死。體外照射結束後,還須近接治療,所謂近接治療就是將放射物質直接放入接近癌細胞處即陰道內,以短距離內釋放高能量射線,將癌細胞趕盡殺絕。晚期子宮內膜癌可考慮採用化學藥物治療、荷爾蒙療法,效果有限,僅能延長病患存活時間。
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追蹤
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的子宮內膜癌,未來預後會較好,存活率在合適治療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是80%,第二期為59%,第三期29%,第四期為10%。早期子宮內膜癌的復發率是3%至17%,取決於主要和輔助的治療方法,復發情況中70%發生於最初的三年。
※ 關於癌症檢測,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