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罹癌別認命 醫師建議把握12345原則 】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一名36歲護士長期照顧肺癌病人,常看見有沒抽菸卻罹患肺癌的案例,決定自費去做檢查,沒想到一檢查,她也是那一群沒有任何肺癌危險因子,卻罹患肺癌的案例。

桃園長庚副院長楊政達說,肺癌每年確診案例約1萬1000多人,多數是晚期才被發現,因忽略症狀或是不符合危險因子,他說,罹患癌症有一部分真的是「命中註定」,但仍可以把握12345的原則,避免癌症上身。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 防攝護腺癌好幫手  多吃它們就對了!】


美國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普遍程度,僅次於皮膚癌,七分之一男性將在有生之年得此癌。但是飲食有助預防,這些食物可保護攝護腺:

番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顯示,一周吃10份番茄,可把得攝護腺癌的風險降18%。該研究不止包括番茄,也納入番茄汁和加入番茄同煮的豆子。

綠茶:綠茶含豐富的抗氧化物多酚,被證明是抗癌好幫手。凱斯西方儲備大學的研究發現,綠茶不僅防範細胞氧化,也可阻止癌細胞擴散,因為促成細胞自然死亡。

咖啡:「腫瘤科年報」系統性審查發現,含有抗氧化物的咖啡,喝得愈多,致命形式的攝護腺癌就愈少。不過,審查未能確定咖啡是否預防攝護腺癌。

地瓜葉:含有豐富多酚的另一種食物是地瓜葉。研究顯示,地瓜葉精的多酚含量,比菠菜多42%。此外,地瓜葉還有豐富的維他命B、β-胡蘿蔔素、鐵、鈣和鋅。

十字花科蔬菜:高麗菜、綠花菜、孢子甘藍、白花菜,都屬於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和有抗癌效用的植物化學成份。實驗發現,攝取較多十字花科蔬菜,攝護腺癌大幅減少。

魚類: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奧美加-3脂肪酸提升大腦健康,也降低攝護腺發炎。每月吃1到3份,男性風險大降36%。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含奧美加-3脂肪酸的魚都有用,瑞典研究顯示,鹽漬的魚或燻魚反而提高得攝護腺癌的風險。

核桃:對老鼠的實驗發現,含有多量整粒核桃或核桃油的飲食,放慢攝護腺癌的生長。核桃含奧美加-3脂肪酸,但它其他成分似乎也有抗癌作用。(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喝茶真能防癌? 最新研究這樣說】


不少人認為,喝茶可以防癌、幫助減重,還有預防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楊中樞教授在2016亞太茶產業研討會中,以多篇研究報告驗證喝茶種種好處,他表示,以防癌來說,雖然大量動物實驗證實,喝茶確實有助防癌,但大型流行病學研究證據並不明顯,只有部分研究顯示,喝茶或可幫助非抽菸者預防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病變。

*喝茶抗發炎、動物實驗可防癌 但吸菸者首應戒菸

楊中樞教授指出,根據本草綱目等古籍紀載,喝茶可降火,中醫中的「火」,指的是發炎反應,降火,代表抗發炎,這表示,喝茶有助抗發炎。在動物實驗方面,茶葉防癌證據較強烈,但人體實驗、流行病學實驗結果就非常分歧。抽菸的人若想防癌,並不是靠喝茶,重點在先戒菸。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常見的腫瘤標記有哪些? 指數過高就代表罹癌嗎?】



台灣十大死因之首-癌症已經在榜上33年,國人越來越注重養身健檢和醫療專業術語。在健康檢查項目裡很熱門的「腫瘤標記」號稱抽血就可驗,可是「腫瘤標記」指的到底是什麼呢?它通常是用來追蹤病人健康狀態的指標,但並不能直接用來診斷或排除癌症。

專家表示,假若今天你得了癌症,你的腫瘤標記不見得會升高,反之,若你的腫瘤標記正常,也不代表你沒得癌症。專家指出,若病患覺得自己食慾不振,且體重變輕的話,就不能只有驗腫瘤標記,還要做好詳細的檢查,才能確診是否罹癌。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耳鳴嗡嗡嗡 竟是鼻咽癌惹禍! 】


身體會發出各種聲音,肚子餓會有咕咕聲,提醒主人吃飯了;但一出現耳鳴聲,千萬別只是以為身體疲累了,多休息就好,有可能是耳內血管產生小腫瘤、鼻咽癌等。

一名40多歲的男子耳鳴半年,有天感覺聽力變差,以為只是老化聽力退步,檢查發現鼻咽管長了腫瘤壓迫到耳咽管,造成中耳積水、單側耳鳴等症狀形成聽力障礙,經切片檢查才知罹患鼻咽癌。

鼻咽癌影響聽力形成耳鳴,屬於十分危險的耳鳴;新竹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薛婉儀表示,耳鳴原因多元,檢查會先確認聽力有無受損,因其中比較危險,有1%的機率屬於腦幹腫瘤問題,最常見的是前庭神經瘤,因此排除器官病變是關鍵;一旦兩耳聽力正常,可能是生活壓力、作息失常、失眠或情緒起伏等原因引起,透過調整生活習態、心理調適等能獲得改善。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十大癌症徵兆及致癌危險因子】




國人罹癌比率越來越高,以下列出十大癌症的發病徵兆,請多多留心自己與家人的身體變化:

★肺癌徵兆★
需注意之異常症狀:咳痰、胸痛、發燒、屢發肺炎、氣管炎、體重減、沒胃口、癌細胞侵犯上肢疼痛。

致癌危險因子:粉塵、油煙、抽菸、石綿、家族遺傳基因…

《溫馨提醒》職業與生活環境中的危險物質必須特別注意,例如金屬業、礦冶業、肥皂生產、油漆製造業、合成橡膠業、無機顏料業、與石棉接觸者或過度暴露於放射線者…等等,由於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當確定診斷時,大多病人已發生轉移至其他部位而難以治癒。
統計顯示第一及第二期五年存活機會分別為70%及44%,晚期病人存活機會一般少於10%,因此運用正確檢測工具,找出最早期癌細胞十分重要。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賈伯斯病」人口增5倍 牢記10大警訊!】


身體經常有咳嗽、腹瀉、盜汗等小毛病,可別輕忽,可能罹患與已故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相同的疾病—神經內分泌腫瘤。根據統計,近年來國內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成長約5倍,每年增加上千名患者,專家呼籲民眾牢記此癌症的十大症狀警訊,及早就醫和治療,以免造成確診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的治療困境。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不典型 平均5至7年才確診

「神經內分泌腫瘤」(簡稱NET)是一種特殊的癌症,根據2012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另,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3年發表的資料顯示,自1996年至2008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增加5倍。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摸乳房腫塊自我檢測很難?乳腺癌還會出現的警訊有...】

為了預防乳腺癌,常常會呼籲在洗澡時、塗抹乳液自我檢測乳房有沒有硬塊,但是這種方法很難辨認,常常搞不清楚摸到的是腫瘤還是乳腺,「摸乳房」絕不是唯一可以自我檢測的方法,還有一些徵兆可以做為你判斷的依據。




1、碰到乳頭會痛:乳頭雖然敏感,但是一般碰觸並不會疼痛,如果你輕輕碰它會有微微的痠痛感,甚至還流出不是母乳的液體,這種情況要特別小心。

2、皮膚出現變化:乳房皮膚正常情況下會非常光滑,若是紋理出現變化,皮膚增厚變粗,或是毛孔有增大的現象(醫學上稱為橘皮症)都有可能是乳腺癌引起。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台灣邁入老年化社會,失智症有徵兆可循 。】


由茱莉安•摩爾、亞歷•鮑德溫主演的《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讓女主角奪得奧斯卡獎,也引發民眾對失智症的關注。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症),其典型之起始症狀為記憶障礙,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根據衛福部資料,推估民國103年底台灣失智人口約24萬人,這還不包含老年人輕微認知障礙(MCI)的52萬人,在未來的47年中台灣失智人口數以平均每天增加40人的速度在成長。很多家中有年長者的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顛、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但是事實上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失智症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表達能力、空間感、計算能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個性改變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影響與家人的關係。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致癌食物前8名 幾項是你的最愛】

致癌物質以任何方式潛藏在我們周圍,經由皮膚、呼吸道或飲食等形式進入人體,可謂無所遁形。其中,我們所吃的食物便是最大的風險來源,食物既能防癌、也能致癌,究竟哪些是圍繞在我們身邊,容易致癌的食物呢?

《1.微波爆米花》

因為吸入爆米花彈出袋內的油煙,容易導致肺癌,爆米花內袋所塗的一層化學物質,則會分解成一種稱為「全氟辛酸銨(PFOA)」的化合物,容易增加癌症死亡風險。


《2.食用紅肉》

烤牛排是許多人的最愛,但是這種烹調方式會產生致癌物質「雜環芳香胺(HAA)」,吃多了易致癌。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多吃牛肉會有腸癌風險?這2個理由非知不可】

台灣人愛吃肉,但是,同樣是肉,世界衛生組織將紅肉列為2A級的「可能致癌物」行列之中,認為紅肉吃太多與各國腸癌人口逐年增加有很大的關係,而為什麼白肉卻能安然躲過黑名單的指控?營養師表示,關鍵就在於紅肉中的2類營養成分!
 一樣是肉,為什麼多吃紅肉的致癌風險高?
大腸直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好發率的第一名,醫學界認為「多肉少蔬果」的飲食型態是禍首之一,就連世界衛生組織也在去年點名「紅肉」,認為可能是造成全球大腸直腸癌、胰臟癌和前列腺癌人口攀升的諸多風險因子之一。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了解基因檢測與生化檢查、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正子攝影的優缺點】

即使目前醫療技術如此發達,面對癌症卻沒有任何一位醫生敢向患者拍胸保證一定治好,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發現的早晚"。很多人在發現罹癌時,已經是晚期了,原因之一是沒有定期的做癌症篩檢,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檢查方法的問題。

一般健康檢查根本不是針對癌症,所以才會常常聽到有人說每年都做健檢,等到發現時已經是末期了,大部分健檢項目對早期發現癌症幫助很小。

現行癌症篩檢工具分為三類:生化檢測、影像醫學及基因檢測






















生化檢測例如:胎兒蛋白、癌胚抗原(CEA、PSA...)等就是一般醫檢所或醫院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是最基礎的檢查,然而因為檢驗的是終端的蛋白質,敏感度十分不佳,有極高的偽陰性(有癌細胞卻沒發現)及偽陽性(沒有癌症,指數卻高),加上無法辨別發生癌症的部位,因此一般不建議用來作為癌症篩檢的工具。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4大壞習慣,難逃食道癌! 】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食道癌已成為台灣10大癌症死亡原因之一,每年約有2,200名新診斷病例,1,500名病患死亡,而且罹癌性別多為男性(男女比例16:1),男性食道癌在癌症死亡率排名更高居第5位,女性則排第21名。根據國內外的研究,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不過,罹患食道癌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近幾年來,30∼40歲的年輕患者也不少。

食道是一條相當重要的器官,是連接咽喉與胃部,處於氣管與胸椎的中間,長約25公分,中空管狀的肌肉結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忙人體傳送養分到腸胃,但是,食道在運輸養分的過程中,就潛藏著致癌的風險。

2016年10月1日 星期六

【當乳癌來襲 家族成員需要做BRCA基因篩檢嗎?】


如果家族成員中有人罹患乳癌,你會怎麼辨?臨床上,就有一位王媽媽因為罹患三陰性乳癌,她不但去做BRCA基因篩檢,她的妹妹以及女兒也去做了基因檢測;結果證實,王媽媽以及她妹妹和女兒都同樣具有BRCA基因突變。醫師指出,這家人雖然罹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但是,以正面態度積極的做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則一樣能享受快樂的人生!

*BRCA基因突變高危險群即適合做篩檢
收治這位王媽媽的耕莘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陳燕麟表示,王媽媽是因為罹患雙側三陰性乳癌住院,由於三陰性乳癌是BRCA基因突變的高危險群,因而進行了此項基因篩檢;至於BRCA基因突變的高危險群還包括小於45歲罹患乳癌、小於50歲罹患乳癌且家族中有人罹患乳癌或胰臟癌或攝護腺癌、小於60歲罹患三陰性乳癌、罹患卵巢癌、男性罹患乳癌、罹患胰臟癌或攝護腺癌,且家族中有人罹患乳癌、卵巢癌、胰臟癌、攝護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