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了解基因檢測與生化檢查、斷層掃描、磁振造影、正子攝影的優缺點】

即使目前醫療技術如此發達,面對癌症卻沒有任何一位醫生敢向患者拍胸保證一定治好,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發現的早晚"。很多人在發現罹癌時,已經是晚期了,原因之一是沒有定期的做癌症篩檢,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檢查方法的問題。

一般健康檢查根本不是針對癌症,所以才會常常聽到有人說每年都做健檢,等到發現時已經是末期了,大部分健檢項目對早期發現癌症幫助很小。

現行癌症篩檢工具分為三類:生化檢測、影像醫學及基因檢測






















生化檢測例如:胎兒蛋白、癌胚抗原(CEA、PSA...)等就是一般醫檢所或醫院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是最基礎的檢查,然而因為檢驗的是終端的蛋白質,敏感度十分不佳,有極高的偽陰性(有癌細胞卻沒發現)及偽陽性(沒有癌症,指數卻高),加上無法辨別發生癌症的部位,因此一般不建議用來作為癌症篩檢的工具。






X光、超音波等低階影像工具,必須在癌細胞發展到一定大小時才能看到,癌症篩檢陽性比率約只有0.2~0.3%,若加上胃腸內視鏡,提高為0.5%。上述生化檢測或低階影像工具對發現癌症效果欠佳,如果查到有問題,通常情況也比較嚴重。





高階的影像醫學檢查(正子斷層掃描PET/CT、磁振造影MRI)收費不低,但根據日本統計,高階影像檢查仍有高達23%~85%的偽陰性。無法早期偵測癌症,原因當然很多,例如口腔、食道、胃、大腸等部位的初期癌灶,是由黏膜上開始發展,沒有結實的厚度,與內視鏡相比,MRIPET皆不夠敏感。另外若癌細胞位於臟器深處或被其他器官遮蔽、癌細胞太小或沒有吸收到足量顯影劑..等,都容易被忽略。而最重要的是人為判讀的誤失。




另外輻射量也是另一個要考慮的問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研究指出,2007年全美民眾使用電腦斷層掃描高達7,200萬次,估計導致29千例癌症。國泰醫院影像健檢中心主任鄭慶明指出一次斷層掃描的輻射曝露量相當於照五百次胸部X光,雖不能否定影像醫學的功能,但要避免太過頻繁。


基因檢測:"癌症篩檢mRNA標記檢測",是使用基因工程來捕捉癌細胞釋放在血液中的訊息。所謂mRNA就是一個攜帶命令的傳令兵,是由癌細胞DNA複製出來的分身。透過檢測mRNA可以確知癌細胞的存在,擁有極高的靈敏度。利用基因工程來檢測循環性癌細胞(CTCs),原理是:1.癌細胞剝落、凋亡的特性;2.血管增生(癌細胞生長需大量營養);3.微轉移作用之原理來檢測血液中的循環性癌細胞,只需採血4C.C.且不需空腹,在腫瘤極小時,即可被偵測到。





因此選擇工具最為重要的關鍵在於政黨輪替,避免長期使用單一固定的檢測方式,才能排除該工具的缺陷與死角。儘量善用各種工具的優點加以搭配使用,例如運用沒有輻射的基因檢測,前期篩檢是否罹癌,若罹癌能馬上知道罹癌部位,再使用正子等影像儀器,針對部位查找精確位置,既避免頻繁接觸高輻射量,又能彌補影像醫學的缺陷。

※如果您覺得以上資訊對朋友有幫助造訪我們一昇官網
www.makegene.com》及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ake.url.tw/》幫助你了解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