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

【注意!!出現這8個徵兆 當心大病來臨】




*症狀一:晨起身體僵硬


很多人在早晨起床時會感覺身體有點僵硬或動作遲緩,隨著身體的不斷活動,會逐漸恢復正常。當僵硬或動作緩慢持續存在,那麼這可能是帕金森症的一個早期徵兆。

帕金森症的其他症狀還包括走路方式發生了改變——臂無法像以前那樣擺動,開始走路會有麻煩(感覺雙腳被卡在了地板上)。它的另一個早期跡象是說話聲音的改變,如說話聲音變得輕柔(但你並不想這樣說話)。

*症狀二:口腔內出現不消退的白斑

不能被刮除的黏厚白斑被稱為黏膜白斑病,儘管大多數是良性的,但有時也有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跡象,特別是對於吸煙者。此時,你應該去看醫生,以確定是否需要做活檢。

*症狀三:眼皮上的腫塊不消退

眼皮上經常會長不同類型的腫塊,但有些腫塊絕不容忽視,因為有時它們是皮膚癌的早期跡象。眼瞼區域是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的好發部位。如果你眼皮上的病變一直不消退,就要請皮膚科醫生做全面檢查。

*症狀四: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突然間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超過體重的5%)可能是由多種健康問題引起的,如牙齒問題、胃腸道疾病、甲亢、糖尿病、慢性感染、抑鬱症、濫用藥物和癌症等。此時,應由全科醫生進行全面評估,找到體重下降的原因。

*症狀五:皮膚變為青銅色

人說你看起來曬黑了,但你實際上並沒有過多接觸陽光,那麼你可能患上了遺傳性血色素沉著症。這是一種遺傳病,中年男性高發,它與體內的鐵負荷過量有關。當多餘的鐵儲存在皮膚上時,就會顯現青銅色。鐵沉積在胰腺裡則會造成糖尿病和肝硬化。

*症狀六:視線模糊


視力突然間模糊很常見,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糖尿病的一個症狀,當過高的血糖水準引起眼球的晶狀體腫脹時,就會發生視力模糊。如果視力模糊進展迅速,先不要急於去換新眼鏡戴,而是要先查查血糖。如果真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一旦血糖水準恢復正常,視力就會恢復正常。

*症狀七:想不起名字


誰都會有偶爾想不起來別人名字、物體名稱的時候。然而,在失智症患者中,這個問題會格外嚴重,而且持續存在。患者會在交談過程中存在語言困難,他們無法找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而是用一個我們不常用的說法來表達。例如,他們會把手錶稱為“手鐘”。

*症狀八:眼白顏色改變

當患有全身性疾病時,眼白(鞏膜)的顏色會發生變化。黃疸是引起眼白變成黃色的一個最常見原因。當膽紅素積聚在身體裡(通常是由於肝臟疾病或膽管堵塞),就會引起黃疸

有時,眼白顏色的改變非常輕微,自己都很難注意到,但家人或朋友有時能夠發現這種改變。一旦當眼白顏色發生改變時,應該及時就醫。(來源:健康報網)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癌細胞擴散 脂肪竟是幫兇!】


癌細胞擴散,脂肪竟然是幫兇!國際研究發現,脂肪利用率提升,便會發揮為癌細胞「造橋鋪路」功能,增設「淋巴管」,讓癌細胞更容易擴散。未來若能研發藥物,減少脂肪利用率,說不定就能減少淋巴管增生,避免癌細胞轉移、流竄。

*脂肪幫助淋巴管生成 癌細胞更會轉移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學者彼得‧卡莫里耶特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顯示,脂肪會幫助淋巴管生成,癌細胞就可以透過這些淋巴管擴散、轉移。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癌細胞轉移是一種可怕夢魘,有時甚至威脅生命,雖然現在有很多化療、放射療程可有效對付癌細胞,但一旦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各器官,很容易就會造成死亡。癌細胞在轉移、擴散之前,必須先找到「路」,或者「造一條新路」,才能四處趴趴走,而多數癌細胞都是透過淋巴管轉移,當淋巴管增生,癌細胞也更容易跑到其他地方。

*當血管轉化為淋巴管 較喜歡吃脂肪
研究人員過去發現一個現象,與血管相比,淋巴管似乎使用更多脂肪。在這次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更發現,讓血管轉化為淋巴管的訊號,同時也會改變細胞的「品味」,細胞會變得較喜歡吃脂肪,當脂肪使用率上升,血管便更容易轉化成淋巴管。脂肪本身並不會啟動這過程,而是脂肪使用率上升會促進淋巴管增生。
研究作者布萊恩‧黃(Brian Wong,音譯)表示,淋巴管生長過程,需要使用到脂肪,如果可以減少脂肪使用率,便能控制淋巴管增生。彼得‧卡莫里耶特指出,未來希望可以研發藥物,阻止淋巴管增生,並進一步治療淋巴水腫併發症。(來源:健康醫療網)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2017年1月14日 星期六

【潛血腸鏡難精準! 「抽血」驗癌兄弟揪出零期癌 】


台中市一對中年兄弟,由於父親與母親皆因大腸癌離世,對大腸癌的高家族遺傳機率相當擔憂,兄弟倆每年固定遵守醫院規定,定時接受「糞便潛血」的檢驗與腸鏡檢查,幾年下來對檢測的模糊結果及繁複清腸準備產生疑慮,所以便轉向「血液驗癌」的方式定期檢查,果然在腫瘤初生時發現零期癌。

*大腸癌發生率往上飆 傳統檢查方式不夠準又繁瑣
台灣每三十五分鐘就有一個人確診罹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過去十年成長了超過八成。內科柯雅琳醫師表示,大腸癌具有極高的家族遺傳性,例如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的病史、有家族史,一等親(父母、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者,都算是高危險群。

近年國內衛生單位推行大腸直腸癌篩檢,民眾逐漸養成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可惜目前大腸內視鏡的準備過程麻煩、又要忍受內視鏡侵入腸道的不適;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不高,過程也麻煩,來回檢查之下,再次錯失黃金治療期。數據顯示大腸直腸癌 0-1 期(初期)的五年治癒率高達八成以上;反觀到了第4期(晚期)卻僅有近一成的治癒率。另一方面,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費用大幅提高,對大部份的病患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腸癌檢驗新科技 「一管血」即可揪出癌細胞
柯雅琳醫師指出,經由「血液」驗腸癌細胞,是近年新發展的腸癌檢驗科技,只要抽取患者「一管血液」樣本,即可在十億個正常細胞中找出一個變性癌細胞,相對之下準確率極高,能夠落實「及早發現」的目標。

一般人在癌前階段,每十億顆細胞內,僅會有一顆循環腫瘤細胞,而進入到早期大腸直腸癌,在每十億個細胞內有數十顆循環腫瘤細胞,但糞便潛血與大腸鏡檢,皆須待腫瘤細胞成形,影響周邊組織後才會顯現異常症狀,檢測時還須忍受清腸的痛苦,或是一旦清腸不全又須等待下次檢驗,惡性循環之下,不只費時又費力,所以只需要「血液」的腸癌檢驗,可以說是「早期預防」的一大趨勢。(來源:健康醫療網)
了解更多資訊,請上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沒病也要健檢? 癌症及早發現可治癒!】


「不檢查沒病,一檢查就有病!」許多民眾沒有定期健檢的觀念,即使年齡到了可以接受免費癌症篩檢,也常以工作忙碌、沒病不需要等理由推託。專家強調,人都會生病,而罹患癌症致死率高,透過早期發現,都有很高的治癒率。

*定期檢查 及早發現疾病
台灣防癌協會秘書長徐敏燕表示,每個人都會生病,但發生什麼疾病無法決定,透過定期檢查能夠及早發現;萬一不幸罹患癌症,早期治療有很高的治癒率,千萬不要害怕檢查。

*免費婦癌篩檢 乳癌、子宮頸癌
徐敏燕秘書長舉例,以國人女性常見的乳癌、子宮頸癌來說,目前國內有提供年滿45歲以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等親曾患有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以及30歲以上婦女每3年進行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癌症早期無症狀 及早發現治癒率高
「預防勝於治療!」徐敏燕秘書長強調,罹患乳癌、子宮頸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出現症狀時多已進入晚期,大部分早期發現的患者都是定期接受篩檢確診,只要將癌細胞切除,治癒率高且復發率低,幾乎不影響正常生活。所以一定要定期健檢。(來源:健康醫療網)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月經不正常就醫 女大生檢出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不是中年女性才有的疾病,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鄭文芳今表示,他曾收治一名20歲女大生,因月經不正常就醫,才發現子宮頸長異物,確診第1期子宮頸癌。

鄭文芳表示,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該名患者早在國一就發生性行為,卻從沒做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加上感染癌變機率高的第18型人類乳突病毒,才會年紀輕輕就罹癌,呼籲有性行為滿3年就應定期做抹片檢查。

性行為和子宮頸癌有什麼關係?鄭文芳解釋,女性的陰道會分泌乳酸菌抵抗細菌,子宮則是必須處於無菌狀態,而連接兩者的子宮頸,就像是子宮的「山海關」,每當陰道有病菌或病毒試圖闖入子宮,子宮頸總是第一個遭殃,因此容易引起發炎或病變。

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有8成5是因性行為感染,另有1成5原因仍不明,鄭文芳指出,目前已知的人類乳突病毒共有100多種,其中致癌型有約14種,其中又以第16型、18型癌變風險最大,約3到5年就會惡化為癌症。

鄭文芳說,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動20多年來,罹癌人數已大大減少,根據國健署統計,每年約有1500人確診子宮頸癌,發現癌前病變者則有高達3500至4000人。

鄭文芳指出,以往30至40歲是子宮頸癌癌前病變高峰期,子宮頸癌好發於40至50歲婦女身上,但近年因社會開放、性行為年輕化,子宮頸癌也提前報到。

根據鄭文芳臨床觀察,近幾年門診中確診子宮頸癌的患者,有近6成沒做過抹片檢查,或是距離上次已有8到10年,他表示,政府雖然只提供30歲以上女性每1到3年一次抹片檢查,但呼籲有第一次性行為後約3年就應開始做抹片,每次自費新台幣600到800元,但能及早發現癌變、避免罹癌。(來源:文/聯合新聞網,圖/健談) 
※造訪我們官網《www.makegene.com》幫助您了解更多。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乳癌與卵巢癌基因重疊  檢測基因先預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今天指出,乳癌和卵巢癌遺傳基因重疊,如果罹患乳癌,或家族中曾有人得過乳癌,則發生卵巢癌的危險性也增高,可以基因檢測預防。

美國知名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帶有乳癌遺傳基因突變,加上有家族史,即先進行乳房和卵巢癌的預防性切除。曾志仁說,近幾年透過基因檢測來了解家族遺傳,進一步了解自己罹癌風險的觀念漸興起。

曾志仁表示,已有多篇文獻顯示,罹癌風險的基因變異,會從父母傳給後代子孫,這種會遺傳的不正常基因,不同於後天透過環境或生活形態,例如:抽菸或嚼檳榔等才發生的基因突變。有特定遺傳性癌症基因變異的人,比起沒有基因變異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多出20倍以上。受這些遺傳性基因變異影響的癌症,就是所謂的遺傳性癌症。

曾志仁以一名57歲的女性患者為例指出,患者於8月間因為感到下腹部脹痛,消化不良而失去胃口、並常有噁心感覺及骨盆腔疼痛,因此前來就醫,經他使用骨盆腔超音波X光檢查確認罹患卵巢癌第2期,因此進行手術切除及化療。

曾志仁在問診過程得知患者於兩年前罹患乳癌,直覺認為患者有乳癌家族史,因此建議其進行癌症遺傳基因檢測,經確認有乳癌遺傳基因BRCA1變異。追溯患者家族史,發現患者的媽媽6年前曾得到乳癌並接受手術、化學及標靶治療,經過6年後追蹤,發現治療效果都很好。若6年前患者的媽媽有做基因檢測,患者就有機會經由早期診斷來預防減少罹患乳癌及卵巢癌的風險。

曾志仁繪製患者的三代家族史,因此建議患者的30歲女兒也進行基因檢測,結果發現也有遺傳基因變異,他隨即建議這名女兒趕快懷孕生產,產後切除雙側輸卵管,也大大降低罹患卵巢癌機率。並定期進行乳房與骨盆腔的檢查,必要時可考慮預防性切除,以避免乳癌或卵巢癌。(轉自中央社)
了解更多,請造訪我們一昇基因官網《www.makege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