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 5年做了3次大腸鏡都沒發現腫瘤?做「大腸鏡」前,你必須知道的5個關鍵 】

5年做了3次大腸鏡都沒發現腫瘤,結果因大腸腺癌過世?!

           做「大腸鏡」前,你必須知道的5個關鍵 !!


「為什麼有人做了大腸鏡,結果還是大腸癌?」這個問題,在我的門診中頻頻被問起,由於


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已連8年位居癌症第一,不少人都知道該去做大腸鏡才能及早預防,但除

了擔心清腸的不舒服,也擔心做了到底有沒有用?




多年前曾發生過,名人的母親5年做了3次檢查都沒發現腫瘤,最後因大腸腺癌過世,他憤而


控告醫院。這則新聞在當時引發話題,凸顯大腸鏡檢查可能仍有盲點存在。醫學發達的今

日,我們仍不敢保證有100%完全預防癌症的工具,但大腸鏡檢查確實是目前降低大腸癌發

生率及死亡率的有效工具。如果你選擇大腸鏡檢查,在醫學指引上其實有幾項檢查品質指

標,可做為受檢前的參考。




首先,少為人知卻很重要的品質指標是:管子抵達盲腸之後的退出時間,至少要在6分鐘以

。大腸有許多皺摺,除了管子進去要成功抵達盲腸外,醫界建議,對於沒有任何病灶的正

常大腸,這段退出的時間不應低於6分鐘,叫做 withdrawal time(大腸鏡從盲腸退出到肛

門口的時間)。倘若沒有這樣的時間來把關,有可能發生「期間癌症」(interval 

cancer),也就是今年做大腸鏡沒問題,幾年後再做卻出現大腸癌,在預防子宮頸癌有所謂

的「6分鐘護一生」口號,在大腸鏡檢查也有類似的標準呢!這也提醒檢查醫師,充足觀察時

間的重要性。




第二項指標是「腺瘤型瘜肉偵測率」,由於90%以上大腸腺癌的發生,是大腸腺瘤經過

10~15年惡性演變而來,而將大腸腺瘤切除可以降低76~90%大腸癌的發生,並且降低5

50%大腸癌死亡率。除此之外,每增加1%的腺瘤偵測率,可有效降低3%大腸癌發生率。目

前國際上認定好的大腸鏡檢查品質指標,是在50歲以上的受檢者,腺瘤型瘜肉偵測率至少

20%以上。




第三,如果要做檢查,建議做「全大腸鏡檢查」。從大腸結構來看,從肛門直腸、乙狀結

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全長約120到140公分,一般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

只是伸進腸道檢查約60公分,過去由於大家怕痛及檢查風險,所以害怕接受全大腸鏡檢查,

而乙狀結腸鏡檢查所需時間比較短,比較可以忍受。但是,大腸癌有25%是發生在盲腸及升

結腸。因此,全大腸鏡檢查有其必要性,尤其現在無痛內視鏡已廣被接受,全大腸鏡檢查並

不難完成。





第四是「清腸品質」。「清腸是否徹底」也是決定大腸鏡檢查準確率的關鍵,如果清腸不徹

底,大腸內的殘餘糞便覆蓋在小病灶上,醫師無法完整一覽大腸全貌,準確率當然大打折

扣。這部分得靠受檢者的配合,包括檢查前的低渣飲食、清腸劑的正確服用等。




最後是「盲腸到達率」。大腸鏡檢查通常是用一條管子,以內視鏡經肛門,直接觀察大腸直

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到達盲腸。但最後能否成功抵達盲腸,往往取

決於清腸是否徹底、腸道是否過於彎曲等因素,通常好的大腸鏡檢查,盲腸到達率至少

95%。




要腸保健康,除了飲食、運動之外,更要做到早期發現,除了糞便潛血檢查外,透過良好的

大腸鏡檢查,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的好工具。認識上面所說的大腸鏡執行的檢查重點,或許能

對好發率最高的大腸癌築起厚實的防衛高牆。

<來源:良醫健康網>

如果您覺得以上資訊對朋友有幫助,別忘了推薦他們加入一昇國際生物醫學官網及”一昇健康


學苑粉絲團”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